找到相关内容8037篇,用时1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圆顿止观的哲学意义(2)

    而一二三。三千法即是一法界,一切法即一法,便是真谛;三千法皆各有其缘起规律,宛然而有,一法即是一切法,便是俗谛;三千法非一非一切,便是中谛。此空假中是从主体的认识角度而权说者。就诸法实相本身言,当体即是三谛圆融不思议境,圆顿止观即是直接契证一念三千三谛圆融不思议境而通达诸法实相,这是开决了诸权教的饮第法门而圆说者,一方面圆顿止观不离诸次第观,由次第观可令圆顿观在思议层次上开显,一方面诸权教之次第...

    戈国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451083499.html
  • 佛光山大明寺18日举办苗栗区佛学研习活动

    的人,我们应该如何面对,可以用佛陀所宣说的“诸法因缘生、诸法因缘灭”的“因”“缘”“果”观念来回答。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研习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07/08094110892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佛教是以“死”为主的宗教,还是以“生”为主的宗教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如来一代的圣典,由小乘到大乘,从有门到空门,从实教到权教,无非普令众生能“现生”得以解脱,现证菩提,共登彼岸,佛教实质本怀是以“现生”修证为宗旨的宗教。   圣典所阐述的苦、空(梵语sunnya)、无常(梵语anitya)、无我(梵语anatman),是要令修行者正见诸法实相义,以破除对诸法无知之过,因而净化自性强烈之迷执,以达成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3071612229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因果善恶既无抵销扣除之理,但又有行善与诵经持咒,可以消灾解难,是否有矛盾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佛法是觉悟之法,丝毫不差,因果善恶分明,是有规律的、平等的、有前后的,更不会错乱!   定业(梵语viniscita-karman)是不可转的,不定业可以转,但佛法肯定定不定业皆是空无自性,如幻存在的,定业与不定业,果报迟早有可尽的时候;定业只是持续长久些,但总有尽的时候,不定业持续不久,所以易转,至于重的定业,有时今生无法转变,但来生未必不可转,因为诸法本缘起,缘起诸法本不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430212361.html
  • 奉心居士答:一切皆虚空,什么才是真?

    问题补充:佛说,一切皆虚空,那佛所说的经文不也是虚空的吗?(提问者:gongfo ) 奉心居士答:首先要清楚虚空比喻的含义。佛经中经常以虚空来说诸法的虚妄、不实有;但说诸法不实有,并不意味着诸法犹如龟毛兔角般根本就没有,而是说诸法的有是如梦如幻般的显现。诸法不实有,并不否定诸法有种种功能。 例如,如幻的恶业能带来如幻的苦受;如幻的善业能带来如幻的乐受。因此,如果因为诸法如梦如幻便放逸身心造诸...

    奉心居士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09390777421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佛法有空门与有门,如何能深入?

    空法,并非离诸法另有空可得,譬如诸法本空,因缘果报本空,轮回生死如幻无自性空,业力无我,缘起性空,有为法毕竟空,十方净土无自性,诸佛法名言无我,唯识无我,造作本空,如是等皆属空门。 如来一代圣教不外...深广无涯,如何有规律的正见生死的真相,这是入有门的初步功夫。   既知生死流转的根源之后,更应该深入理会诸法无我,一切生死流转本是幻化而有,死皆为缘起的,非自生的,单因单缘不能成立诸法诸法所成,皆为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3333512236.html
  • 净土十疑论·第二疑(文白)

    汝若作是念,发阿耨菩提者,说诸法断灭相。莫作是念,何以故?发菩提心者,于法不说断灭相。”   二别答者,夫不生不灭者,于生缘中,诸法和合,不守自性。求于生体,亦不可得此生。生时无所从来,故名不生。... 又云:“诸法不自生,亦不从他生,不共不无因,是故知无生。   又维摩经云:“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,而常修净土教化诸群生。   又云:“譬如有人,造立宫室。若依空地,随意无碍。若依虚空,终不能成。...

    智者大师

    |净土|般若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8/09371313143.html
  • 再论《妙法莲华经》之“十如是”译文
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 页137  提要  鸠摩罗什所译《妙法莲华经》的〈方便品〉中,有所谓「十如是」的译文,即:「诸法如是相...十个如是是为了开阐「诸法实相」,《大智度论》出现「十如是」之数项的文脉也旨在说明「诸法实相」,故知两者实有义理上的密切关联性。从现存梵本来看,「十如是」的文义极为抽象,最接近梵本的《法华经论》译为「何等...

    黄国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93074004.html
  • 嘉祥吉藏的“十如是”解释
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 页60  摘要:  吉藏对中观思想有透彻的领悟,他对《妙法华》“十如是”段的解释,即富含中观的精神。无论是“诸法实相”或...。“诸法实相”是无差别之境,“十如是”是由“诸法实相”展开的差别境,诸佛既能如实照察两者,又不偏执其中一端,此为圆融的观照。  吉藏以“佛因果”来说明“十如是”的意义,佛因果太广,包括万行万德,故又以...

    黄国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0146834.html
  • 观心问题

    诸法亦寂”,很有意思,这表示诸法对心有一种感应关系;当心在起动时,诸法便出现,当心在止息时,诸法便沉寂。心与诸法有一种同起同寂的关系。这可以说是回应第二门的随门的诸法随顺心而转的微妙关系。我们在〈天台三大部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〉一文论一念三千时,也说到心与诸法的那种同起同寂的关系。那是智顗后期成熟的思想,但它的发端,已在前期中表现出来了。  关于第四门的观门,智顗说:  行者当观心时,觉了性...

    曾其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334981701.html